Page 10 - 【公共科目】2021年军队文职考试考前30分
P. 10
军队文职
社会必要劳动时间,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,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
和劳动强度下,制造 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。
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。
(四)货币的职能
1. 价值尺度: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。
2. 流通手段: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。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,必须用现实的货币,
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。
3. 支付手段:是随赊账买卖出现的,是买卖交易的延期或不同步。
4. 贮藏手段:货币退出流通领域,作为财富被保存起来,必须是足值的货币。
5. 世界货币:指货币越出国内市场,在世界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。
第四节 毛泽东思想
一、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
(一)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及其著作
1.萌芽阶段(1921—1927)(从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到国民革命时期)
1925 年《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》指出:“谁是我们的敌人,谁是我们的朋友,这个
问题是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。”
1926 年《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》:“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。”
1927 年《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》:肯定农民的作用及党领导农民革命的重要性。
2.形成阶段(1927—1935)(土地革命战争的前、中期)
1928 年《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》:提出红色政权存在发展的原因和主客观
条件;
1930 年《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》:提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是“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”,
实际上否定了“城市中心论”,确立了要以“乡村为中心”的观念,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
市,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理论;
1930 年《反对本本主义》:党内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、提出思想路线的文献。
3.成熟阶段(1935—1945)(土地革命战争的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)
1938 年,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作《论新阶段》的报告,第一次明确提出“马克思
主义中国化”的命题。
第 8 页